4月29日,《科技日报》在第7版以《专家学者探讨材料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为题;4月21日,大公网以《傅恒志: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题并配发图片;4月20日,大公网以《河南理工大学举办金属材料学术论坛》为题,报道2010年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术论坛在我校举办。相关内容如下:
《科技日报》2010年4月29日第7版的报道内容如下:
专家学者探讨材料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本报讯 近日,2010年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术论坛在河南理工大学举办,专家学者围绕高性能材料开发及加工研究及材料学科与材料人才创新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论坛上,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傅恒志作了题为《材料发展与材料人才创新》的学术报告。他指出要努力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研究材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说,创造性教育和创新性学习是材料人才培养的关键。他鼓励师生们要敢于冒险,勇于创新。
论坛由傅恒志院士发起,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主办,至今已举办五期。“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利于材料加工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内涵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提高在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也积极推动了高校间在该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张义顺说。(徐春浩 赵凤华)
大公网2010年4月21日的报道内容如下:
傅恒志: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公报中原新闻中心记者楚长城、通讯员徐春浩郑州二十一日电】在河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的2010年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院士作了一场题为《材料发展与材料人才创新》的学术报告强调,培养材料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指出要努力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他从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出发,提出材料人才培养的创造性教育和创新性学习,简述材料的发展历程和材料学科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其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此外,他还阐述材料科学与工程(简称MSE)的基本定义与尺度范围以及其纵向、横向的分类方法,概括说明MSE是一门个性与共性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整体学科,并根据美国8所大学中MSE课程安排的相关数据指出MSE学科要实现科学、实验技术与加工制备的平衡发展。
当谈到材料创新人才的创造性学习时,他从认识、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的思维与方法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应试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区别,并援引名人事迹、社会实例形象深刻地说明创造性学习的优越性与重要性。
随后,他通过分析应试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辩证联系,强调创造性学习要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刻苦勤奋,独立思考,尤其要注意宏观与微观、平衡与非平衡、稳态与非稳态、现象与本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期间,他引经据典,指出创新可能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考验,鼓励大家要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刻苦探索,百折不挠,勇攀科学高峰。
傅恒志,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材料及冶金专家,河南理工大学46级校友,历任西北工业大学铸造教研室主任、科研处长、系主任、校长。在航空航天材料及其加工技术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铸造高温合金、定向和单晶凝固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凝固理论和新材料加工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2005年受聘为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2010年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术论坛在河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傅恒志、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李贺军、华裔澳籍研究员刘利红及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研究生等17人分别作专题报告,内容涵盖非金属材料研究进展、特种合金研究、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新型铸造技术、焊接技术、材料的应用及材料学科与材料人才创新等方面内容。
论坛由傅恒志院士发起,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主办,至今已举办五期,每期均特邀国内外同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在多个领域展开学术交流。“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利于材料加工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内涵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提高在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也积极推动了高校间在该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义顺说。
大公网2010年4月20日的报道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举办金属材料学术论坛
【大公报中原新闻中心记者楚长城、通讯员刘盾郑州二十日电】4月17至18日,2010年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学术论坛在河南理工大学举办,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李贺军教授、华裔澳籍研究员刘利红等17人分别作专题报告,涵盖非金属材料研究进展、特种合金研究、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新型铸造技术、焊接技术、材料的应用及材料学科与材料人才创新等方面内容。
据悉,材料学科学术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发起,至今已举办五期大型专题论坛,多次专场报告,每期论坛均特邀国内外同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在多个领域展开学术交流。
本期论坛共有17场,主要围绕高性能材料开发及加工研究展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