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2020年1月8日第16版(教育版)头题以《河南理工大学:以主题教育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为题,报道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脱贫攻坚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以主题教育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大河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河南理工大学:以主题教育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
□本报记者 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南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脱贫攻坚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以主题教育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
做成一个标杆:脱贫攻坚考核在全省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高校中名列第一
学校对照《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河南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科学统筹内外资源,选派优秀驻村(驻地)干部,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工作目标,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志”“智”双扶。自对口帮扶博爱县南朱营村以来,学校主要领导多次到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设立扶贫资金,组织专家义诊、义务支教等公益活动,综合运用多种帮扶手段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撑,使南朱营村顺利退出省级贫困村序列,学校被授予“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围绕短板弱项,抓好产业扶贫。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认真落实抓好党建促脱贫、产业转型助增收等6项举措;争取扶贫资金1360余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8个。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教育成果。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标准。脱贫攻坚考核在河南省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高校中名列第一。
留下一支队伍: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留下一支扎根边疆的高质量教学科研队伍
在主题教育中,河南理工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先后派出3批次11名援疆干部教师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参加该校建设工作。
建成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数字化校园”。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河南理工大学援疆干部主持了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成了西北五省一流、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
成立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两校共建成立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作为首席科学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为哈密市区、县企业找出22个亟须解决的科技难题。
留下一支不走的教学科研队伍。学校援疆干部教师把先进理念、技术传授给当地教师,带动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建立豫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函授站并开展相关培训;通过培养紧缺专业教师、组建教学团队等留下了一批教师和技术骨干。
践行一个承诺:把脱贫攻坚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助力淅川县如期摘帽
与淅川县校地结对帮扶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在乡村振兴、科研攻关、人才培育、产销合作等领域给予帮扶支持,助力该县走出一条水源区绿色崛起、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如期顺利脱贫摘帽目标。
学校成立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组织23批次350余人次开展帮扶工作,与该县签订实质性帮扶项目10余项,举办淅川县农特产品展销推介会及校地结对帮扶推进会等。
创新扶贫模式,担当攻坚使命。聚焦学校科研优势,围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研发及滨水小镇、特色民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等产业发展需求,形成结对帮扶工作亮点和品牌,以主题教育成效奋力谱写出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新答卷。
相关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0-01/08/content_397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