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报》2020年1月7日第7版以《以主题教育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河南理工大学开展扶贫工作纪实》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脱贫攻坚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以主题教育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相关内容如下:
《中国矿业报》2020年1月7日第7版报道内容如下:
以主题教育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
——河南理工大学开展扶贫工作纪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南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脱贫攻坚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以主题教育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
竖起一面旗帜:脱贫攻坚考核中名列第一
该校对照《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河南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科学统筹内外资源,选派优秀驻村(驻地)干部,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工作目标,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志”“智”双扶。自对口帮扶博爱县南朱营村以来,学校主要领导多次到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设立扶贫资金,组织专家义诊、义务支教等公益活动,综合运用多种帮扶手段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撑;驻村干部实施“四提工程”,彻底解决群众就业难、出行难和上学难等问题,使南朱营村顺利退出省级贫困村序列,学校被授予“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围绕短板弱项,抓好产业扶贫。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认真落实抓好党建促脱贫、产业转型助增收等6项举措;争取扶贫资金1360余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8个,涵盖多项惠民工程,解决了南朱营村致富难、看病难等系列难题。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教育成果。把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建设美丽乡村等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要求,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标准,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在河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通报中,河南理工大学在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高校中综合评价为“好”并名列第一。
留下一支队伍:带动当地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提升
在主题教育中,河南理工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先后派出3批次11名援疆干部教师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参加该校建设工作。
建成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的“数字化校园”。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国家及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河南理工大学援疆干部主持了关键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成了西北五省一流、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数字化校园”,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成立新疆首个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填补哈密作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却没有能源研究机构的空白,两校共建成立河南援疆重点建设项目“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作为首席科学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为哈密市区、县企业找出22个亟需解决的科技难题。
留下一支不走的教学科研队伍。学校援疆干部教师把先进理念、技术传授给当地教师,带动提高受援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建立豫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函授站并开展相关培训;鼓励该院年轻教师攻读河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紧缺专业“二学历”教师23名、工程硕士16名;组建7个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建设、教材编写等留下了一支教师和技术骨干。
践行一个承诺:助力淅川县如期脱贫摘帽
与淅川县校地结对帮扶以来,河南理工大学在乡村振兴、科研攻关、人才培育、产销合作等领域给予帮扶支持,助力该县走出一条水源区绿色崛起、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如期顺利脱贫摘帽目标。
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攻坚责任。学校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成立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帮扶工作,推动精准扶贫事业不断结出新硕果。先后组织23批次350余人次开展帮扶工作,与该县签订实质性帮扶项目10余项,举办淅川县农特产品展销推介会及校地结对帮扶推进会,建立河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协作医院,举办两期淅川县安全生产监管干部业务培训等。
推进精准帮扶,“强聚”扶贫合力。学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多次实地了解发展现状和脱贫需求,切实保证抓住脱贫要点、找准攻坚靶心;坚持制度保障“精准”,制定了学校结对帮扶淅川县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把抓好校地结对帮扶工作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列清单、明责任、建台账、抓考核,构建起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创新扶贫模式,“担当”攻坚使命。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智力、科技、人才、培训、产销、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帮扶;聚焦学校科研优势,围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研发及滨水小镇、特色民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等产业发展需求,形成结对帮扶工作亮点和品牌,以主题教育成效奋力谱写出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新答卷。(徐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