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9年 > 正文
《大河报》:百年薪火:(十)“当代保尔”张玉贵
发布:李小红   供稿: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09-11-02  打印本文

      10月20日,《大河报》在第A39版以《百年薪火:(十)“当代保尔”张玉贵》为题,报道我校教师张玉贵教授顽强与病魔作斗争,把全部热情投入到科研与教育事业最前沿的感人事迹。相关内容如下:

                          百年薪火:(十)“当代保尔”张玉贵

    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张玉贵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当代保尔”。1993年,张玉贵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病在现实中表现为全身僵直,不能行走,不能弯腰,不能低头扭头,严重时只能以一种姿势躺在床上,动弹一下就撕心裂肺般疼痛。这常常使他彻夜难眠。更可怕的是脊柱不断地下弯,使他的身体佝偻得像对虾。现在,他工作时需要靠止痛药来减轻疼痛,休息时需要靠安眠药维持睡眠,他身上多处装有钛合金支架,同事们开玩笑说他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但病魔并没有使张玉贵放弃对事业的追求。1998年,他跨专业考入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别人读博一般都是3年,可张玉贵却读了8年,因为他需要一边治病一边求学。其间大部分是在病床上,他一边吃药一边学习和研究。2000年,由于病情加重,张玉贵病倒在床,只好暂时休学。靠着顽强的毅力,他用一根一寸多宽、两尺来长的竹竿竖着绑在腰上一直睡了半年,硬是躺直了病魔使之佝偻的身躯。
  2002年,张玉贵又接受了两次大手术,用钛合金支撑的双腿每走一步都要忍受钻心的疼痛。由于病痛的折磨,他已经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走,就连吃饭、睡觉这些简单动作,都需要在妻子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由于脖子僵直,吃饭时低不下头来,看不见餐桌上的食物,饭菜经常掉到身上,妻子不得不把桌子给他垫高。
  张玉贵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他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指导学生做实验,还要搞科研。妻子江林华常劝他注意身体,可总是收效甚微,“他认准的事情,任别人怎么说都没用”。
  张玉贵总是用一张笑脸面对一切。当领导和同事们劝他休息时,他常说:“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是一个正常人,在家待着就是一个病人。在工作的状态下,我活得有价值、活得充实,身体也不疼了。”家人劝他去看病,他也总说:“别老把我当病人,人总是要死的,我多做一天事,就等于多赚一天。”
  作为一名教师,张玉贵爱他的课堂,爱他的学生,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在他看来,和学生们在一起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他觉得和学生打交道能找回自己生活的动力,教育他们、传授给他们知识是他最幸福的事情。张玉贵讲课,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把身子靠在讲台上继续讲课,学生们搬来椅子让他坐着讲,他笑笑说:“老师应该永远站在讲台上。”学生们感动地赞扬他:“您站在讲台上,本身就是一座丰碑!”
  张玉贵这种对教育事业的钟爱之情深深感动着他身边的人。他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在他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节假日这几个字。张玉贵的导师、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院士对他说:“你不仅是我所有学生的榜样,也是广大教师的楷模。这种大爱无言、大爱无疆、教人学真、学做真人的精神应大力提倡,我们因你而骄傲!”
  干事业靠的是精神、兴趣和坚守。要成功就要能够为1%的希望付出100%的努力。张玉贵用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乃至整个世界,为自己佝偻的身躯注入了钢铁的分子。
  在科研的道路上,他甘于奉献,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一项项丰硕的科研成果:完成了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6篇、ISTP收录8篇,著作3部,申请专利5项。目前,他还主持着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专题等。
  2006年,张玉贵提出把力化学引入瓦斯地质研究领域的新的学术观点,开启了以化学方法研究瓦斯问题的先河,改写了瓦斯研究的历史。2008年1月,他申请的国家863计划“煤层气低渗富集区地面开发关键技术”课题也获准立项,研究总经费达597万元。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成就,最让张玉贵欣慰的是: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成绩。这是一场志在必胜的科研长跑,张玉贵坚守了10多年。从默默无闻到今天的世界公认,其中的艰辛和苦涩常人难以想象。
  张玉贵的刚正直率和宽厚待人在学校是有口皆碑的。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从不说违背自己原则的话,从不迎合“潮流”,也不会讲动听时髦的言语。然而,为了科学真理,他往往敢于排除干扰,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上,张玉贵又是一个楷模。他认为,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如果没有反复的验证、没有各种条件下的数据一致性,就难以建立起严密的理论体系;真理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要对后人负责。
  张玉贵热爱自己的科研岗位,他的研究工作也正在开花结果,可是,他厚积薄发的学术之旅却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他热爱生活,乐观是他的态度;他热爱事业,执著和认真是他的原则。对他来说,事业就是一切。(徐春浩)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5-04-06
刘永涛在二级单位走访调研时指出—— 聚焦“四高四争先”,努力建设特色鲜明高...
2025-04-01
第八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焦作系列活动暨第二场春季校园双选会成...
2025-03-31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2025-03-30
省政协副主席霍金花莅校调研
2025-03-29
学校召开“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
2025-03-29
学校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推进会
2025-03-24
学校举办2025年第一场春季校园双选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