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理工主页 / 文明网 / 投稿通道    
网站首页 媒体理工 视频理工 图说理工 理工校报 理工融媒 学习在线 新闻回顾
综合新闻 基层动态 教学科研 学术报告 国际交流 学生活动 校友资讯 理工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回顾 > 2009年 > 正文
《大河报》:百年薪火:(二)抗战时期西迁办学
发布人:李小红   供稿人: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09-09-24  打印本文

    9月23日,《大河报》以《百年薪火:(二)抗战时期西迁办学》为题,报道我校在抗战时期的艰辛办学历程。相关内容如下:

                           百年薪火:(二)抗战时期西迁办学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占领平津地区之后,沿平汉铁路继续向南进犯,于10月14日攻占豫北重镇安阳,焦作工学院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福公司总经理、焦作工学院校董会董事长孙越崎为了支持长期抗战,要求焦作工学院教职员工和学生将及全部设备、仪器、图书、标本和实习工厂的机床等教学用具,一并迁往西安。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董事长孙越崎的指令,张清涟院长率领焦作工学院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将所有图书、仪器和其他重要设备全部搬上火车举校西迁。11月抵达西安后,选定临时校舍于西安端履门,并借用在西安的陕西省立高中部分教室及西安机械厂部分房屋恢复上课。全院师生员工在困难的条件下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同学们一面学习,一面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曾在西安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话剧。
    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窜抵山西风陵渡,并有渡黄河进犯西安的动向。一时关中戒备,处于临战状态。同年3月,焦作工学院决定再迁甘肃天水。当时,陇海铁路刚通至宝鸡,公路运输力量又极薄弱,全校师生均自陇海铁路虢镇站起,徒步跋涉,经凤翔、开阳、陇县、固关,翻越关山,经马鹿镇、清水,而达天水,全程500余里。校址选在天水南郊中山公园水月寺,7月,在抗日战争一周年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师生们演出了抗日救亡话剧,会场上悬挂了学院总务主任马葛友撰写的楹联:“焦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我;工程建设,当前责任不让人”,充分体现了师生同仇敌忾、抗战建国的豪迈气慨。1938年暑假,焦作工学院矿冶、土木两系学生25人在天水毕业,他们中的多数人后来成为新中国国家工业建设中的专家和学者。
    1938年7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为了集中师资和设备,巩固和发展后方教育,宣布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与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及私立河南焦作工学院合并改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院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古路坝意大利天主教堂内,设土木、矿冶、机械、电机、化学、纺织、水利、航空等八个系,其中土木系以东工、北洋、焦工的土木系合组,矿冶系以北洋、焦工的矿冶系合组。1938年8月,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接教育部指令,令两校迁到城固古路坝。11月,焦作工学院师生及眷属146人在张清涟院长的率领下,从甘肃天水乘汽车前往陕南城固古路坝,并运载图书、仪器及办公用品等约160吨。后来,孙越崎回忆说:“由于焦作工学院是完整西迁的,图书和教学用具、实习工厂设备齐全,这为流亡到陕西的北洋、平大和东北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学院创造了条件。”经过紧张筹备,国立西北工学院于1938年11月12日举行开学典礼,12月12日正式上课。在那浴血抗战的艰苦年代,在穷乡僻壤的抗日后方,西北工学院集中四校的师资、办学经验和优良传统,建立起学科比较齐全、师资队伍雄厚、西北惟一的高等工程学府,开西北高等工程教育之先河,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以至后来国家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西北工学院时期,原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系、土木工程系八个班的学生共97人,分别于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暑假毕业于西北工学院。
    艰难困苦,颠沛流离,锻炼造就了一代英才。1983年,原焦作工学院董事长孙越崎曾深情地回忆说:“抗战期间西北工学院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为抗战后方新兴的工矿企业和交通发展提供技术力量。很多毕业生被聘到甘肃玉门油矿和四川天府、嘉阳及威远等煤矿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西北工学院师生兴高彩烈,载歌载舞,鞭炮齐鸣,彻夜欢呼,庆祝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合并组成西北工学院的原先四所院校积极筹备复校。1946年,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先后复校天津、沈阳,西北工学院则保留建制。早在抗战胜利前夕,焦作工学院校董及毕业同学曾经酝酿复校。抗战胜利后,焦作工学院校董和毕业同学立即成立了私立焦作工学院复校委员会,参加委员会的有孙越崎、陈郁、张广舆、许道生、袁慧灼等10人。经研究,于1945年8月31日向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呈送焦作工学院复校报告,并公推张鸣韶、王有中两位教授和毕业同学袁慧灼、单志钧、王梦龙等代表复校委员会前往全国教育复员会议上要求复校。1946年3月,张清涟返回河南,任河南大学教授兼训导长。在此期间,他往返于西安、重庆、开封等地,为恢复焦作工学院而积极奔走。 1946年7月26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批准与拨款,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复校,张清涟复任院长,并分期收回了借给西北工学院的部分图书、仪器。复校时,有教职员27人。当年的老教授、老职工战后重逢,心情格外激动,张清涟院长高兴地咏诗《焦工在洛阳复校赋呈同人》助兴。诗中说:“洛下重逢篱下香,分飞劳燕越关梁。西风飒飒雕霜鬓,翠柏葱葱忆育阳。三月荩筹功甫竞,十年离恨话偏长。欣闻南都三秋熟,庐舍岿然菊正黄。”复校时,设采矿工程学系、冶金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及先修班。10月招生并上课,三系和先修班招收新生137人,其中本科101人,先修班36人。(陈康)

 

本栏目最近更新
2024-10-08
115周年华诞 | 河南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主题标识发布
2024-10-02
喜迎国庆 | 学校领导国庆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调研交流
2024-09-30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赵同谦一行拜访杰出校友赵跃民院士
2024-09-30
学校在河南省高校第四届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上作典型发言
2024-09-29
喜迎国庆 | 学校成功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
2024-09-29
学校成功举办2024级学生军训总结表彰大会
学校主页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202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校ICP备05020号

访问次数: 访问人数: 本页访问次数: 在线人数:0

河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 主办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 技术支持 河南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