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匡汉在南校区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文学经典与当代阅读》的学术报告。
杨匡汉,1940年2月出生,上海宝山人。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权威杂志《文学评论》编委,长期从事当代文学、诗学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战士与诗人郭小川》、《诗美的奥秘》、《缪斯的空间》、《心灵的和鸣》、《游子之魂》、《渔阳三叠》、《惊鸿一瞥》和《中国新诗学》等。
杨匡汉和蔼可亲,德高望重,讲座开始前一个小时报告厅内就早已挤满了前来就听的师生。讲座开始后,杨教授首先从文学经典著作的阅读现状入手,指出了经典著作阅读的重大意义,并对构成文学经典的五个基本条件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他说,“一个作家是有国界的,而一部好的作品是没有国界的”,很好地揭示了经典著作的深刻内涵。接着,他又向大家提出,读书要让自己进入一种正常的状态,并说比较妥当的姿态有若干种,如:不要把某些经典作品妖魔化,要对其人性化地阅读等。最后,杨匡汉从亲身体验对读书提出三点建议:从死读书变成活读书,从粗读书到细读书,从个人阅读到集体阅读。杨教授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讲解不时博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和交口称赞。
|